今天是
返回首页   设为首页   加入收藏
您的位置: 朝夕首页 > 朝夕资讯 > 朝夕快讯 > 详细内容

朝夕快讯

作者: 来源: 发布时间:2021-11-02 浏览次数:

近日,我校鹿博涵老师的文章——《“三种话”:我“说服”学生的秘诀》在《班主任》杂志上发表。鹿博涵老师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他“说服”学生的秘诀——说正向的话、说学生的心里话、说有道理的话。这是鹿博涵老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智慧结晶。


 

名师简介

 

鹿博涵,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。入职八年以来,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。工作期间,曾获得河北省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,石家庄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,石家庄市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一等奖和石家庄教科所颁发的“优秀阅卷教师”;校级“教学能手”“德育能手”“优秀班主任”“年终考核优秀个人”“校本课程优秀教师”等称号。

担任班主任期间,鹿博涵老师所教班级班风优良,成绩突出,曾获得“市级学雷锋先进班集体”,学校“中考贡献奖”“中考成绩优胜奖”等诸多称号或奖项。

本次文章的发表与鹿老师的虚心学习、用心思考和潜心实践密不可分。期待更多的老师能向鹿老师学习,且教且研究,逐步形成更理性的教育特色,不断提升育人品质。

鹿老师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






学生、家长感言

亲爱的鹿老师,今天看到一则新闻,说厦门六中的合唱团老师走了,我觉得非常可惜和遗憾。后来我不知道怎的就想到了您,内心有点感触。您负责,爱学生,甚至付出一切。我这三年最感恩的事就是遇到了您,因为您我才没有变成一个坏人,也正是因为您的影响,我才走出了很多阴影。我一想到您为我们这么辛苦奔波,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感还有一种愧疚感和满满的心疼。我也不知道我应不应该发这条短信,但是希望您能够保重身体,好好照顾自己,健健康康的,一切都好。

 ——李哲萱


刚看到老师领着孩子去买药的照片,不知不觉已经满眼泪水,感恩两位老师在这些刚刚离家的孩子面前担当起家长的角色,给了他们身心的安慰。看到孩子生病了鹿老师孙老师跑前跑后,孩子打电话来还让我们不要担心,她能坚持。从这件事中我感受到孩子逐渐在长大,而且有了集体荣誉感,有了个人服从集体利益的团队精神,这是孩子的成长,也是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的结果,再次感恩两位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,七班是最棒的!

——七班家长


“三种话”:我“说服”学生的秘诀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石家庄石门实验学校 鹿博涵


不少人说我管班的秘诀在于“能说”,让我说说怎么将学生“说服”的,我认为,说“三种话”是我能时常“说服”学生的秘诀。

首先,说正向的话。

在这里所说的正向,并非简单的正能量,正向引导,而是相对于“偏”而言的“正”。有时候,我们的谈话很功利,目的就是“解决问题”。所谓解决问题,就是尽快将突发事件平息,以“学习”为最终归宿。谈话的归结点无非就是学生认错、让学生好好学习、给突发事件一个“处理结果”等。


其实生命是复杂的,如果承认教育是为学生的一生奠基,那么我们就应该认识到教师的工作远没有这么简单。比如:学生最近思考人生意义,觉得人生无意义、学习无意义,老师一番劝导,人生如何美好,最后告诉孩子,不要胡思乱想,把心思用到学习上。老师看似用心教育了,这里分明是一个人生观教育的绝佳契机,可最后建立人生观成了为“把心思用在学习上”服务了,不是本末倒置吗?很多时候我们的谈话都是这样,不是学习为了完善自我,而是完善自我是为了更好地学习,教学完全压倒了教育,何其可悲!


再比如:一学生捣乱、浮躁,无心学习,老师一顿批评,学生虔诚认错,甚至扇自己耳光,老师心软了,说不必如此,以后好好学习就行。这样的谈话看似完整地“解决”了问题。实际上,问题一个都没解决。学生无心学习的原因是什么?有没有性格、心理、习惯等方面的原因?深入探究学生无心学习背后的原因,才是关注孩子的人格健全和成长,而不是简单落脚在学习上。其次,对学生扇自己耳光能不能掉以轻心?越善于自责的孩子越懂事吗?事实上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习惯,如若不加以正确引导,会埋下心理方面的安全隐患。而这些都比孩子能不能好好学习更为重要。


又比如:宿舍扣分,老师大光其火,尤其对那种屡教不改,频频扣分的学生。而对那种经常破坏花草树木的,在同学间乱开玩笑的学生,老师们往往只是批评一下,只是认为学生“太淘了”。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?因为一个扣分一个不扣分。然而,我们有没有深入分析内中的原因和学生的心理动机或习惯呢?当然,不排除学生只是淘气,但这个结论的得出是我们分析的结果还是主观臆断?很多时候,扣分的不一定是大问题,不扣分的也可能埋着大隐患。

所以,说“正向”的话,要求我们对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,明确我们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。这要求老师在很多方面首先要有正向的认知,从这个角度说,“高尚”是教育工作的一种职业需要。想得“正”才能说的“正”。


其次,说学生的心里话。

有了正确的认识并不代表你说的话学生就爱听,因为学生听过太多的一本正经的空话、套话。这样的话很难触动学生的心灵。要想让学生爱听,必须说学生的心里话,而这需要老师有耐心、有智慧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生的心理。

比如:面对学生完不成作业,尤其是那种经常性完不成作业的学生。老师们往往各种批评、惩罚,或者给学生大讲特讲写作业的目的、意义,不写作业的性质、危害。但往往收效甚微,以初三年级为例,如果你深入学生的生活,你会发现也许学生报有多科补习班,单是上课就够他们忙的;也许各科老师都在加量(很多老师的作业也是一拍脑门留下去的,难说规划性和针对性),学生根本不可能完成;也许该生现在的学习水平已经完全无法应付初三没有分层的作业了,作业对他而言太难了,也许……我们看,实际上有许多其实是需要我们教师调整的,我们没有了解便都怪罪到了学生身上。这种时候,批评孩子、给孩子说写作业的重要性都无济于事,因为你不了解学生的生活,你说不到学生的心里去,你的教育毫无针对性可言。此时,也许帮助学生规划补课的科目和形式;教学生如何与任课老师沟通,商量自己的作业内容和作业量;指导学生写作业时会的怎么处理,不会的怎么办,有太多不会的作业做不了可以做些什么可能更有意义。

再如:学生上课走神,长此以往,一直改变不了。此时我们可能会有大量的训斥,甚至失去耐心。轻的随他去了,不闻不问;重一点的单人单桌,眼不见心不烦;再严重的本着“认真负责”的态度和孩子“死磕到底”,破坏彼此的心理健康。这样真的解决问题了吗?没有。孩子真的是冥顽不灵吗?也未必!你去问问孩子,孩子可能自己早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,可就是管不住自己。这时候孩子需要训斥吗?告诉一个迷路的人,迷路有多么可耻,走对路有多么重要,终点有多么美好,有意义吗?这些内容哪个是迷路的人不知道的?他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走。所以孩子需要的是方法,当我们读不懂孩子的需求的时候,我们的“说”也便毫无意义。此时,教给孩子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方法、一些增加自制力的方法往往更有意义,也许见效慢,但比永远生气却永不见效要好多了。

最后,说有道理的话。

这一种方式乍一听很费解。难道天天讲道理的老师还会说没道理的话?事实上,有些时候老师说的话是禁不住推敲的,甚至是不讲道理的。不讲道理的原因大概分为两种,一种是不想讲,其心态往往是“懒得跟你说”或“你一个学生哪那么多事”(这样的老师民主性和职业责任都需加强),另一种是自己都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。

以迎检大扫除为例。一到学校迎检组织大扫除时,往往会有学生感觉这是“形式主义”、“面子工程”,这时第一种老师可能会对学生说“让你搞你就搞,哪那么多事”“一让干活就事多。”学生干得不情愿,还会破坏师生关系。第二种老师,为了跟学生搞好关系也可能说“你以为我愿意啊,都没办法,让搞就搞吧。”“你说了算吗?我说了算吗?官大一级压死人,干活吧。”师生关系是搞好了,可给孩子传递的全是错误的价值观。而如果我们教师自己能够首先想清楚其中的道理,那么就好说得多。

比如,我曾问学生,如果我去家访,你家里的床铺没有收拾,脏衣服扔了一地,你会提前收拾一下吗?学生基本都会说“会”。我便追问,那么你们是纯粹的形式主义应付我吗,还有别的原因吗?学生一般会说“不收拾很丢人”或者“尊重老师”,我就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到:别人来了是客,我们收拾一下,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体现。当然,靠临时收拾维护自尊确实不太牢靠,进而引导学生日常就做好卫生,真正做到自尊、自爱。

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,比如不要谈恋爱,影响学习。这句话讲道理吗?禁得住推敲吗?谈恋爱就一定影响学习吗?不谈恋爱学习就好了吗?如果不影响学习就可以谈恋爱了吗?你看,这话都禁不住三问。这是没想清楚其中的道理。此时与其去从学习上说,不如老老实实地完善孩子的爱情观、婚姻观,毕竟这也是孩子人生观、健全人格的一部分。

再比如,孩子不想学习,觉得学习没意义。有的老师反问,“你觉得什么有意义?”有的老师会问,“你不学习想干什么?”老师们为什么总是发问呢?因为你让他正面回答,有些老师自己也回答不出来学习有什么意义。还有一些回答得上来,却说学习是为了考个好高中,有个好前途,将来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。这本来也无可厚非,但如果只强调这一点,那么学习不成了单纯牟利的工具、上位的手段了吗?鼓励学生爱这种工具和手段,学生认识能正确吗?

只有自己想明白了个中道理,我们引导学生才能说得入其心,同时不会为了取悦学生而偏离正轨。可见要想要“说服”学生,首先要会思考,要尊重教育规律。当然,还要补充一句,也许有人会说,有的事确实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,有的事我们知道学生需要方法,可我们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,该怎么办?我想说,这就是作为一个研究型教师要去研究的课题,这也是可以让教师越来越专业的成长点,这更是教育创新、发展的无尽源泉!